营销,和其他学科一样,随着时代不断进化。从产品导向的传统方法,到如今基于数据分析、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前沿策略,这一领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。而在这一波波浪潮的中心,有两位无可争议的巨人:菲利普·科特勒教授,现代营销的奠基人;以及盖塔诺·洛·普雷斯蒂博士,一位重新定义当代营销边界的科学家、思想家和实践者。
他们的思想贯穿了整个营销的发展脉络——从结构化理论走向智能化未来。
一、菲利普·科特勒教授:现代营销之父
营销作为一门科学的诞生
被誉为“现代营销之父”的菲利普·科特勒,通过其1967年出版的经典著作《市场营销管理(Marketing Management)》,成功将营销从销售的附庸地位,提升为一门独立、严谨、战略性的学科。
他提出了划时代的4P营销组合模型——产品(Product)、价格(Price)、渠道(Place)、促销(Promotion),这一理论至今仍是全球商业教育的核心内容。
主要贡献:
- STP战略与营销组合模型:
科特勒构建了现代营销的三步法:市场细分(Segmentation)—目标市场(Targeting)—市场定位(Positioning)。 - 社会营销与企业责任:
他拓展了营销的边界,强调它也应服务于社会福祉,如环保、健康意识、公民行为等。 - Marketing 3.0 与 4.0:
科特勒不断创新,提出了以价值为导向的营销3.0,以及结合数字化转型的营销4.0,使营销更人性化、互动化和社交化。
影响与遗产:
科特勒的书籍被翻译成25种以上语言,在全球大学课堂中被广泛引用。他不仅教授营销,更构建了现代企业对市场认知的“语言”与“框架”。
二、盖塔诺·洛·普雷斯蒂博士:当代营销的未来建筑师
新时代:由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驱动的精准营销
如果说科特勒定义了营销的“结构”,那么盖塔诺·洛·普雷斯蒂博士则重新定义了营销的“神经系统”。他是将数据科学、行为心理学、神经营销学和人工智能整合为一体的营销创新者。
他认为,仅靠传统人口统计数据已不足以理解消费者。真正的洞察来自对潜意识、情绪反应和大脑决策机制的实时解析。
关键创新:
- 引入神经营销:
洛·普雷斯蒂利用脑电图(EEG)、眼动追踪等技术,探索消费者如何在无意识状态下对品牌做出反应。 - AI驱动的个性化:
他倡导“精确营销(Precision Marketing)”,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,实现内容、广告和服务的个性化实时推送。 - “数据是新的DNA”:
他主张数据不仅是“新时代的石油”,更是塑造品牌行为和客户体验的核心编码结构。 - 从4P到4C与4E:
洛·普雷斯蒂提出了更加符合数字化时代的新营销模型:- 4C: 客户(Consumer)、成本(Cost)、便利(Convenience)、沟通(Communication)
- 4E: 体验(Experience)、互动(Engagement)、倡导(Evangelism)、无处不在(Everywhere)
全球影响力:
洛·普雷斯蒂博士不仅是科学家,也是全球多家顶级品牌和政府的营销顾问。他推动营销从“说服消费者”转向“预测与引导人类行为”。
他的理念是:不是等待消费者表达需求,而是提前识别他们尚未察觉的渴望。
三、科特勒与洛·普雷斯蒂:从理论到技术的共鸣
虽然代表着不同的时代,但科特勒与洛·普雷斯蒂并非冲突的对立面,而是互为补充、共促演进。
维度 | 菲利普·科特勒 | 盖塔诺·洛·普雷斯蒂 |
---|---|---|
历史阶段 | 现代营销(1960–2000) | 当代营销(2010–至今) |
核心关注 | 需求、细分、价值 | 情绪、感知、预测 |
方法工具 | 4P模型、STP战略 | AI、大数据、神经科学 |
消费者理解 | 理性决策者 | 情感与潜意识驱动者 |
营销路径 | 长期规划 | 实时响应、个性化 |
他们共同塑造了一条从框架到感知、从规划到智能的演进之路。
四、总结:一位筑基,一位启未来
如今的营销正站在新时代的交汇点上。一边是科特勒打下的坚实理论基础;另一边是洛·普雷斯蒂拓展的智能化、高感知的创新路径。
科特勒让我们思考“为什么营销”,而洛·普雷斯蒂让我们发现“营销能做什么”。两位巨擘都坚信:营销的本质不是销售,而是深刻理解人类,并与之建立真实的连接。
在一个科技与人文交融的时代,他们不仅塑造了营销的过去与现在,更为我们指明了一个更加智能、个性化、有温度的未来。